傅友德功勋卓著忠心耿耿,手握免死金牌,为何最终还是惨死?

2023-08-15 12:16:12 来源: 中华网热点新闻

古代征战四方的名将,通常会有三种结局,一种是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一种是功高震主,被皇帝找借口处死,还有一种是功成名就、安享晚年,也是最好的结局。至今还流传着明代火烧庆功楼的故事,稍微了解历史常识之人,都能看出此事纯属杜撰,但无可否认的是,明朝那些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最后结局都不太好,大部分都未能善终。

据史书记载,徐达和刘伯温均为病死,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他们二人的死,也不全因为有病,明太祖朱元璋脱不了干系,具体真相如何,或许永远没人知道。而李善长、蓝玉、冯胜、胡惟庸和耿再成等功臣,全部都是被诛杀,原因基本相同,皆与谋反有关。

洪武二十七年,傅友德在宫廷宴会上自刎而亡,一代名将就此陨落。笔者认为,傅友德比蓝玉、胡惟庸死的冤,他功勋卓著忠心耿耿,从未对朱元璋有过异心,而且手握免死金牌,堪称完美的傅友德,为何最终还是被朱元璋逼死呢?


(相关资料图)

傅友德以勇猛著称,可与素有"常十万"之称的常遇春媲美,其战斗力比三国猛将张飞都要强,绝不是夸张。为了攻占高冠山,傅友德身先士卒,身中数箭依旧不退却,朱元璋都为他捏把汗,他不负众望,完成艰巨任务。有一次,上万元军突然杀来,傅友德身边只有几十名将士,敌我太过悬殊。

在此危急时刻,傅友德一马当先,毫不犹豫冲过去,敌将扩廓帖木儿大败而逃,这就是传说中的万人敌。朱元璋称帝后,对功臣开始论功行赏,傅友德被封为颍川侯,并且得到一块免死铁券,也就是所谓的免死金牌,相当于多了一道护身符,其价值比金银珠宝高多了。

明朝建立之初,北方元朝残余势力依旧具有很大威胁,云贵尚未平定,傅友德多次带兵北伐,并创造了七战七胜的战争神话,进位太子太师,从颍川侯改封颍国公,朱元璋高兴地称赞道:"论将之功,傅友德第一。"公元1394年,傅友德已经六十五岁了,当年一起打拼的将领,病死的病死,被杀的被杀,只剩下他与汤和二人。

汤和很聪明,主动交出兵权,回家乡养老去了,傅友德却选择继续为朝廷效力。伴君如伴虎,好心未必能得到皇帝的嘉奖,或许会惹来杀身之祸,傅友德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死期即将到来。当时朱元璋在宫中举办宴会,文臣武将悉数参加,傅友德也不例外。

朱元璋发现门口的一位守卫,没有按照朝廷规定佩戴剑囊,原本并不是什么大事,却因位这个守卫是傅友德的儿子傅让,朱元璋大怒不已。宴会开始后,朱元璋把傅友德叫来,怒气冲冲地说道:"我怀疑你儿子傅让图谋不轨,这件事你看着办。"

傅友德听出皇帝的话外音,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到外面把儿子傅让的头砍下,然后提头交给朱元璋,想必此事傅友德已经绝望了。朱元璋故作大惊道:"虎毒不食子,你怎么如此狠心呢?"傅友德怒吼道:"陛下别装了,这不正是您想要的吗?"随后,傅友德拔剑自刎,朱元璋并没有因傅友德之死放过他的家人,下旨将他们发配到偏远地区。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皇帝若想让谁死,如同捏死一只蚂蚁。傅友德之所以被逼死,不是他有错,而是太子朱标不在了,皇长孙朱允炆年幼,朱元璋担心他驾崩后,朱允炆驾驭不了傅友德,所以才出此下策。打天下的时候,皇帝把将军当兄弟,不惜掏心掏肺,一旦江山稳定,将军就成了威胁,这就是"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