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文山|“生态+” 西畴县这样创造绿色奇迹

2023-08-23 04:42:25 来源: 云南网

引言: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云报全媒体记者带你走进喀斯特上的绿洲——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讲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的绿色文山故事。


(资料图)

从20世纪80年代起,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积极探索石漠化治理的有效路径。30多年来,西畴县人民以“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奋斗精神,在艰难困苦中奋起,向石漠化抗争、向贫困宣战,劈山修路、炸石造地、封山造林……创造了石漠变绿洲的奇迹。2021年,西畴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创新基地。

石漠化治理后的西畴县三光片区 熊平祥 摄

生态+精神,石漠变绿洲

30多年来,西畴县人民坚持不懈探索石漠化治理的有效路径和模式,全力抓好“山、水、林、田、路、村”石漠化综合治理,共治理岩溶面积385.92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225.8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25%提高到现在的54.83%,全县9个乡(镇)完成省级生态乡(镇)创建。全县累计改造田地24.4万亩,累计治理小流域面积209.7平方公里,群众实现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经济收入、生态效益“四个增加”,实现满目疮痍到山清水秀的蜕变。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66.4亿元,绿色产业生产总值占GDP的80%以上。

西畴国家石漠公园 文山州委宣传部供图

生态+惠民,释放绿色生态红利

坚持生态产业惠民,推进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带动4023户农户促进增收,聘请生态护林员1037名,实现年人均增收8000元;组建造林专业合作社7家,吸纳低收入群体664人参与林业生产经营。围绕“石漠花乡”主题,西畴县全力打造“回归家园、太阳故乡、木兰天堂、精神高地”四张名片,全力推动旅游业落地落实,建成国家4A级景区1个、国家3A级景区4个,2022年全县旅游收入达16.7亿元,曾经的“石旮旯”已成为西畴人民的“金疙瘩”。

生态+产业,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生态强,产业兴。近年来,西畴县将石漠化治理与林草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大力发展以核桃、八角、油茶、中药材、乌骨鸡等为重点的林木、林果、林花、林药、林畜、林菌、林、林草“八林经济”,实现林草总产值8.7亿元,经济林木成了农民的“绿色银行”。巩固绿色农业,提出“养好一只鸡”“栽好一山药”“种好一园菜”发展思路,以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主体为依托,发展标准化、高端化、特色化、品牌化的绿色农业,实现全县农业产业增加值11.5亿元。引进新型经营主体,采取建基地、合作社带农户、打品牌拓市场等方式,带动全县贫困农户增收致富,2022年,全县农业产业共带动1万余户农户实现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产业带动乡村振兴能力不断增强,产业特色优势逐步凸显。

“三光片区”石漠变绿洲 张文峰 摄

生态+治理,筑牢安全屏障

进入新时代,西畴县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县环境空气质量长年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县域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实施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完成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3379亩,土壤环境持续改善;加快能源建设,提高新能源综合利用水平,目前,兴街出口贸易加工区增量配电网建设项目、西畴盛奥能源建设项目均已完工投产。全县累计建成沼气池4.36万口,90%的自然村已安装太阳能路灯,新能源、清洁能源得到有力推广。 

积极推进“美丽县城”建设,实现“由旧变新、脏变净、乱变治”的华丽蝶变。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爱国卫生专项行动,探索创新“5分钱工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5%以上。创新“五法治水”模式,建成各类小型水利工程1.3万件,建成“五小水利”工程4.3万余件,有效解决13.4万人和3.8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

云南网通讯员 刘德船 见习记者 王世涵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