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对话:法治城市建设的理论创新和时代实践

2023-08-27 01:03:20 来源: 金台资讯

8月24日,“2023法治获得感总结分享”在北京举行。活动现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公共管理研究室主任王伟进、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社会治理教研室主任马福云,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原国家信访局督查专员孙宽平,山东省武城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吴广辉,江西省横峰县人民法院审委会委员、岑阳人民法庭庭长李正飞等专家和地方代表举行圆桌对话。


(资料图)

相关专家围绕“法治城市建设的理论创新和时代实践”主题进行分享。

王伟进主持圆桌会议,他表示,法治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无论从治理的角度还是从人民生活满足需求的角度,法治也是每一个人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期待。

马福云表示,法治建设是全领域、全过程的,法治建设的内容逐步充实,法治建设的形式多样化,法治的成效逐步彰显。法治最大的获得感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

孙宽平谈了三点感受,一是法治的体制建设越来越完善,涉及人民群众、国计民生,涉及国家治理和基层治理的法律治理越来越完备。二是在法律体系越来越完备的情况下,法律的执行力越来越强。近年来,随着普法教育的普及以及群众法治意识的提升对法治的专业机构能力和服务意识的提升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三是法律对于社会生活以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大量法律服务深入到一线服务群众,并且涉及群众最关心、最揪心、最难办的事情,使群众更好享受到公共服务、法律服务,也享受到司法机关执法过程的服务。

“我来自司法机关,所以更加关注司法领域内的法治建设。”吴广辉表示,现在在司法领域最有成效的是两方面,一个就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设,另外一个是诉源治理的建设,这两个方面在基层社会当中正在积极地推进。在获得感方面,司法机关的获得感应该依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在机制建设中,当前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更加便利、方便,省时省力省钱的多元化解决纠纷手段。

李正飞认为,地方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立法质量提高,实现了良法善治。二是“放管服”改革的深化,营商环境不断地优化,各地也在开展清理工作,简政便民得到很好成效,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不断涌现,群众反映办事难、办事慢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群众的获得感主要体现在部门之间,打通联网,共享信息越来越多,教科书式的执法也得到了群众的点赞。

谈到具体的案例时,马福云表示,法治政府包括法治社会建设有三方面的趋势,第一是在法治建设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基层;第二现代科技越来越多运用到法治建设中;第三在法治建设过程中问题导向趋势明显。

孙宽平表示,要更多关注群众的理念、服务的意识,要让群众参与治理过程,让法治服务更深入群众的需要中。

吴光辉表示,立足法院实际,当前的趋势就是更加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改革更加注重系统性。

李正飞表示,地方法治建设有两点趋势和特征,一是全过程的人民民主嵌入到地方法治建设的全过程中,法治建设包括法院系统工作的开展更加趋于服务化,趋于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化。二是数字政府赋能地方法治建设,大数据时代实现了很多政务、法务功能服务搬上网络,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法治建设永远在路上,圆桌环节,专家们分享法治建设新思想新观点,交流法治建设的新模式新实践,探讨理论引领实践,实践推动发展的内在逻辑,为法治中国建设建言献策。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