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看点!乾隆如何打假文物?大臣送字画,乾隆一看说:假的不要!

2023-06-23 21:04:26 来源: 顶端新闻

文|赵立波

文物造假一直是文化界的重点话题,对于这事儿,乾隆挺专业的,但是还是要从全盘看一下他的文玩鉴赏、收藏和打假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理解为何他的收藏被后世形容为“泥石流”的奔涌。乾隆可能没想到,他盛世心态的收藏爱好,让今日的故宫增添了许多斑斓色彩,透过泛黄的带着宫廷体温的这些东西让人浮现出一段有趣的历史画面,然而这里确实有许多关于文物丢失和追缴的细节,加上综合方面,让乾隆成了有清一代收藏界的泥石流大家。从青年执掌帝国开始,他努力克服天性的多欲、好动,带着对大清的责任感,开启了前半生兢兢业业的治理。犹如抛物线的轨迹,乾隆到了中后期放松了政治上的努力,开始把目光贪婪地倾注到收藏上来。单就乾隆的书画收藏来看,数量和价值都非常可观,大体从三个方面为主要来源。

乾隆画像一是靠进贡。在1761年的一幅画里,春节那天,来自外国的朝贡使团正在向皇帝进贡,画中的人物携带了大量的珍贵礼物,大部分礼物都用布包裹,其他如象牙、骏马、象背上巨大的镶丝宝蓝花瓶以及珍贵的宝剑。


(资料图片)

万国来朝这幅画不仅不是夸张,甚至在乾隆收受贡奉的宝物中或许只是一个不经意的小画面。时光进入乾隆四十一年(1776后,六十六岁的乾隆开启了对山东的巡视,这次出行,乾隆开创了一次历史记录,从收到的进贡数量和质量都堪称一流。从净重五百九十二两的黄金到“贡缎袍五十端、貂皮一百张、乌云豹一千张、银鼠一千张”到“洋瓷小刀三十六把、海龙帽沿五十付、象牙火镰包三十六个。”从大到小的清单厚厚的一沓,光是贡奉的物件名称看得让人耳目发晕。“这些东西虽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但中国官吏却醉心追求,示意他们的属下不惜任何代价收买。”《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进贡图这些账单只是成千上万的贡品之一,从某种爱好来讲,相对于其他类别,在收藏方面,乾隆对书画更加痴迷,其搜罗传世书画背后是其强烈的占有欲,对历代流传的珍品画作不得到誓不罢休。宋权、宋荦父子为清朝政权做出过贡献,他们又非常热衷字画收藏,并多次得到顺治、康熙名画赏赐,其中包括《雪山肃寺图》、《溪山林属图》等等珍品,到了乾隆时期,又都被乾隆想着法的弄了回来。对于有的藏家坚决不出卖,不捐献者,乾隆在臣工的配合下,想方设法将东西搞到手,其中包括“真定相国”梁清标和隐退的孙承泽家里的名画后来都被乾隆“一网打尽”。

吴彬《十八应真图》踩着历史的皇帝们的账单来看,乾隆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皇家收藏也蕴含了某种规律,加上乾隆的性格,使得自唐太宗、宋徽宗、元文宗后出现了宫廷收藏的最大高峰。明代的皇帝“大都无鉴藏书画的嗜好”,内府“书画收藏详细记载缺失,无法窥见其全貌”《国宝浮沉录》。乾隆在接受臣下的进贡的态度虽然经过几次变化,从早期纯粹的礼节外,乾隆开始是拒绝臣下进贡的。

韩滉《五牛图》但是当1752年万寿节,陕甘总督尹继善向乾隆进贡韩滉的《五牛图》珍品,乾隆虽然说过不许进贡的话,但是对于这幅珍品实在喜欢,最后又赐给他几样别的礼品,显示并非贪婪的帝王胸襟。此后乾隆渐进式将此规定全面打开,为此他说:“或遇国家大庆,间有进书画玩器庆祝者,酌留一二,亦以通上下之情而已”。此后臣下了然乾隆心思,在君臣上下的默契下,开启了一次次进贡大潮,各省的珍宝如同潮水涌进,奔腾不息。

乾隆朱笔奏折在这种情况下,有的臣下也投机取巧,想以次充好,糊弄乾隆,谁知乾隆在这方面的造诣已经颇深,对于赝品往往一锤定音。以此,在江南充任税关监督的一个内府包衣,弄到一纸米芾字迹,在进献时故意忐忑表明自己眼界粗鄙,恳求乾隆高超鉴定眼光。乾隆一撇便知是伪作,于是在折子上用朱笔批了四字:“假的,不要!”,在当时,乾隆算得上一流的“鉴宝大师”了。二是靠抄家。清朝内府收藏的质量较高的书画主要来源于抄家所得,清代雍正、乾隆两朝抄家事件非常频繁,雍正曾在上谕中直言不讳地说:“朕即位以来,外间流言有谓好抄没人家之家产者……近闻市井中斗牌名色,有称‘抄家湖’者,公然于赌博游戏中讥刺朝政,甚属可恶。”到了乾隆时期,更是“屡兴大狱,钞没货产,动至数十百万之多,为他代所罕睹。”

仇英《人物故事图》浙江巡抚王亶望因为虚报旱灾,并牵出多年前贪污的大案,数额高达达百万之多,轰动一时。他被抄家后,乾隆对查抄书画非常关心,在看了查抄来的书画后,乾隆下发谕旨说:“王亶望平日收藏古玩字画最为留心,其从前呈进各件未经赏收者尚较他人为优,乃昨岁王亶望家产内,多系不堪入目之物……”并且心细的乾隆发现更让他震惊的事情。“从前查抄高朴家产内,有王亶望所刻米贴墨榻一种,内廷诸臣皆所共见,此种墨榻必有石刻留存,或在任所,或在本籍,乃节次解到及发交崇文门物件并无此项,其私行藏匿显而易见。”

赵孟頫《浴马图》原来一年前,乾隆七十大寿的时候,王亶望向他进贡了一份大厚礼,几乎件件都是珍宝,一向挑剔的乾隆,对此非常满意。只不过,按照当时进贡的潜规则,有进九回三的惯例。乾隆百般琢磨后,将一对墨榻石刻退给了他,可是退回之后又非常后悔,正好赶上王亶望案发,乾隆立马将自己的遗憾挽回来。虽然两件珍宝又被陈辉祖藏匿,在大臣阿桂和福长安的追查下,终于水落石出。原来王亶望的宝物不仅乾隆喜欢,陈辉祖更是垂诞不已,为此掉包而最终丢了性命。

乾隆笔墨这种皇帝和臣下争宝的事情实数历史罕见,却反映出乾隆处处强调的盛世大丰收衍生出的大收藏、大占有的心态。另一件抄家数量相当大的是云南布政使钱度。他的家里共有108件几乎包含了宋明画家的所有精品,如米芾、刘松年、赵孟頫、王蒙、文征明、唐伯虎等字画,一下子全都落入乾隆的口袋,乾隆挑选后,将那些没有看上的东西交给内府“估值变价,银交内务府广处司。”和珅当权后,对明珠家的财产垂诞已久,他向明珠的四世孙,任伊犁领队大臣的承安勒索不成,后编造罪名,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被革职,籍没家产。他的家传书画“有天府所未有者”。当时在山东巡视的乾隆正在收纳地方进贡,听说和珅有了“寻宝”大发现,迅速下发旨意说:“所有字画册页交懋勤殿认看,书籍交武英殿查检,分别呈览。

三希堂就这样,乾隆一边抄家一边选择自己求之不得的字画,这样做既不必领谁的人情,又能得到喜欢的东西,可谓一举两得。此后乾隆的“三希堂”和“四美具”几乎收纳了当时民间流入的所有精品,真可谓天下的好东西都逃不出朕的手掌心。三是靠绘制。早在乾隆刚登基的第四年,他就已经注意到留给后世的形象问题,为此在南苑举行阅兵阵仗时,特意对身边人说:“俟大阅之日,着海望将画画人金昆带着。”这幅话就是后来的宫廷精品《乾隆大阅图》。

乾隆大阅图后来绘制过程中,乾隆期初对画作很满意,然而仔细看又发现八旗列阵的顺序居然搞错了,十分震怒,并对金昆停发工资。此后在绘画自己画像时,他召集了40多名画师为他绘画帝王标准相。乾隆在其画像明确提出不能使用深绿色画布,对画中的布局和细节均有明确要求。在众多画师中他比较细化耶稣会的外国画师,认为他画的更生动,更有精气神。对于乾隆找他画像,另一位外国画师在其笔记中有着记录:“三日晨,皇帝屈尊前来见他。他想看看那些业已完成的画作,结果发现两幅关于他的人物画中,他的身体都略向后方倾斜,他要求立刻纠正这一错误,为了帮助画师,他甚至做到王位上摆好了姿态。他把他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让画师按他意见画。”

郎世宁《嵩献英芝图》乾隆18岁开始学习绘画,但是从仅存的作品来看,其绘画资质平常,“忆余已酉岁偶习绘事,而独爱写花鸟。”由于水平一般,此后逐渐将精力转向到书画收藏,并且在历代精品书画中题诗或是盖章。为了画一幅展现乾隆“骑射武功”的威猛图画,乾隆先自己绘画了一副骑马追虎图,然后让画师对骑手(他自己)的姿态加以润色。几天后,乾隆又让画师给他绘制一幅全身肖像画,同时又提出了一个特殊要求“为了美化他的形象,在画中他的头要比实际更大一些。”《耶稣会士王致诚》

乾隆射猎图在诸多个画像中,乾隆所展示出来的都是一个书斋中的文人形象,其四周是典雅的画卷和作为文人标志纸墨笔砚等物品。在这些画像中,乾隆往往身着汉族文人宽松飘逸的长袍,而非满洲宫廷服装,以此将其塑造成了一个汉人文化经营不乏高大秀美的形象。乾隆之所以如此喜欢自我画像,除了自己的自恋外,更要在历史上留下一个风度翩翩与众不同的帝王形象,然而他或许不知道,一生好大喜功的盛世收藏占有,最后又回到了群众的展台视线。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