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不对外宣传、不拍照录像,张颂文北影节公开课聊了哪些干货?-全球即时看

2023-04-30 07:17:51 来源: 艺绽

要问现在的“叔圈顶流”是谁,绝对非张颂文莫属了。


(相关资料图)

昨天下午,张颂文在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了一堂“限量版”公开课。

张颂文与北影节渊源颇深,今年第二次担任“天坛奖”评委的他,不管走到哪里,都是电影节的人气王。

摄影:和冠欣

据说,这堂课是张颂文主动提出的,主要是想帮帮那些心怀电影梦的年轻人。他还要求不对外、不宣传,不让拍照录像,务必低调,这也符合他自从《狂飙》爆红后的做派。公开课采用定向邀约,地点也比较隐秘,但早在上课前,活动地点外就已经聚集了很多人,有的还是从外地赶过来的,想专门一睹张颂文的风采。艺绽君昨天也见识到什么是北影节最严安保,没办法,谁让张颂文太火了呢。

下午四点半,公开课准时开始,一身户外休闲装打扮的张颂文出现在大家面前,笑眯眯地打招呼,跟电视电影里地样子没啥差别。

正式开讲前,张颂文先了解了一下观众构成,以确定他要分享什么。来听公开课的多为电影新人,他们有的正在为自己的第一部作品拉投资、找演员,有的在剧本创作中,还有的正在备考专业电影院校。

这堂公开课没有ppt,张颂文说他甚至没有提前做任何准备,因为他不喜欢那种“修饰感”,他说他更愿意在现场想到什么或者观众有什么问题,大家就此探讨,这样会更真实一些。

于是,接下来的将近两个小时里,演员张颂文变成了“青年电影人导师”张颂文。

这堂课的主题叫“电影角色的诞生”。我一开始以为,张颂文会从他的演艺经历出发,讲演员要怎么演好戏,但出乎意料的是,他整堂课并没怎么讲表演,也没有聊自己的经历,而是从导演、制片人的角度出发,讲述应该怎样与演员合作。

摄影:和冠欣

这样的讲法,我猜一是因为观众中有很多是导演、制片人、编剧,单聊表演可能不太适合,更重要的原因,是张颂文一直秉持的理念:“我对表演学科没兴趣,把生活过好了,就会表演了。”可能还有一点隐秘的原因,大概是他想保持低调,不愿意过度突出自己吧。

课堂中始终穿插着这些年张颂文在演艺圈目睹的各种现象和“潜规则”、他对电影行业的观察和思考,时不时讲个小故事,或者跟观众互动一下,甚至还有“教学实践环节”。在张颂文强大表达能力的加持下,整堂课气氛既认真又轻松,相信很多人听完课以后更迷他了吧。

“什么样的电影会有反响?”

“年轻的导演不要总是等着有好剧本找你,也别指望哪天发现一本书,把版权买了,因为资本比你下手的时间早太多了!马伯庸还没开始写,就已经有十个老板问他了。”张颂文说,一个导演,首先要学习编剧的能力。

初出茅庐的电影新人往往既无资本又无人脉,如何让心仪的知名演员愿意出演自己的作品?唯有好剧本能打动演员。

什么样的电影会有反响呢?张颂文根据他多年来在影视圈的经验,总结出好电影(也可以是好剧)的五大属性:社会性、艺术性、哲学性、技法性、故事性。

“社会性就是话题一扔出来,每个人都觉得好像就在我身边,会有感而发。抑郁症、失业、离婚、减肥……这些都有话题性。”

“艺术性:表演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电影要有艺术性加工和提炼。”

“哲学性,这是更厉害的要求了。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有一部电影伴随很久,这个跟你的性格、经历,跟你读过的书、爱过的人、吃东西的口味都有关。”

“技法性。电影就是摄、录、美的总体结合,最后由摄影部分来整体呈现。全球的摄影无非推、拉、摇、移、升降、无人机……技法是为叙事服务的,所以就有了第五点——故事性。”

“故事是打开演员的第一扇门,你的故事做得越好,机会越多。”

“千万不要纠缠”

当你有了一个剧本后,如何邀请心目中的演员加入呢?张颂文在现场提供了一个实操性很强的小技巧:“发朋友圈。就写你有一部片子想请谁出演,能不能帮忙把剧本递到他的经纪人手里。多发几遍,肯定能联系上。对方如果感兴趣,会主动你。没找你,你顶多问一句,看过了吗?如果回复说,看过了觉得一般,那你就别打扰了,千万不要纠缠。”

如今的张颂文,每天都有新的剧本递到他手中,有几十个电话问他是不是要加入某个项目。但在他刚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高职班毕业的头三年,他也曾是个到处跑剧本试戏却遭遇冷脸、一年被拒绝三百多次的无名演员。要不是因为太热爱表演,谁会忍受一直没戏拍的日子这么多年?

对于试戏,没有人能比张颂文有更多经验了。在他看来,试戏是导演和演员的双向选择,导演挑演员是否合适,演员也看导演有没有真才实学。张颂文建议,最好不要用剧本里的桥段试戏,这样对演员不公平,因为导演已经把剧本滚瓜烂熟了,演员却是第一次看,而且只看了一小段,不知前不知后。

“我觉得可以让演员试两次戏。第一遍给一个情景,让演员自由发挥。第二遍给演员讲戏,看看能不能达到你要的效果,如果讲完后能够达到要求,那也很完美了。”张颂文说。

然后,他现场邀请在座的新导演体验了一把试戏。电影项目《看不见的凶手》入围了今年北影节创投,新导演大飞成为公开课上的幸运儿。张颂文请来几位新演员,让大飞在其中挑选了三位,试了一场剧本里的戏。

《看不见的凶手》是一部聚焦青少年抑郁的作品,虽然观众们目前不知道完整的故事,但现场三位演员的纯即兴表演,依旧让大家看得很入迷,这大概就是表演的魅力了。

“导演要创造机会”

一部影视作品确定演员后,如何让角色诞生?

张颂文说,可以有两种办法。

“一是我找了你,那就不改造你,所有的剧作都以演员舒服为准。但这是一个很冒险的事情。如果你找了一个很厉害的演员,文本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演绎能力都在你之上,那可以,你大部分时间都可以依赖他。比如陆川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寻枪》,主演是姜文。但如果遇不到这样的演员,导演就要创造机会,让他成为一个好角色。”

张颂文说,绝大多数演员接到剧本后,离角色都有一定距离,因此要创造条件让他靠近角色,比如安排他去体验生活;如果作品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有当事人,那就让演员和当事人在一起;有了拍摄地点后,先把景搭好,安排演员进去住两个晚上,感受一下。

张颂文在现场举了表演艺术家石挥当年为演了乞丐真去体验乞丐生活的例子。事实上,这些年来,张颂文一直在实践“懂生活,就会表演”。他极其注重观察生活,尤其是细节,在表演前更会提前体验生活,这造就了他极具生活感和烟火气的表演。

拍摄《隐秘的角落》里朱永平的出场戏,一开始剧本写的是朱永平在打麻将,但张颂文看了剧本后先问导演,朱永平的生意做得怎么样,导演说,这十年做得风生水起。张颂文马上说,那不能打麻将,一打麻将几个小时不挪窝,怎么能把生意做好?改成打牌,一局几分钟,随时可以走人,这样才真实。

进驻《狂飙》剧组时,他提前一个月跑到鱼摊“实习”,把真实学到的杀鱼、卖鱼技巧,还原到剧中,手法干净利落。即使是没有重要信息的戏,张颂文也为高启强设计了各种各样的生活细节,比如每次有人来找高,他都会习惯性地在鱼缸里洗手,老练得如同已经在菜市场干了十几年。

“这波放错重点了!”

张颂文说,在拍摄过程中,导演要让演员理解角色、爱上角色,理解角色故事里发生的而一切,包括台词。如果说台词很别扭的时候,要帮他找一句他说起来不别扭又不改变原句意思的台词。

说到这里,张颂文讲了一个多年前他拍戏的小故事:他是南方人,ZCS只要三个放在一起就不行了,当时他有句台词是“你现在去叫一辆出租车”,结果演起来就像鬼打墙一样,总是念不对,他就跟导演商量,能不能改成“你出门打个的”,问题解决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板,导演要帮助演员躲过他的短板。短板出现的次数越多,他就会越不自信,会远离你的角色。”

有的导演在拍戏时有强迫症,经常“屋里找不到那张海报就不拍了”,或者为了拍一个影子打光打10个小时也不拍。张颂文坦言,这种强迫症,时至今日他也搞不清楚它对电影是贡献还是损害,究竟要妥协还是要执拗。“没有标准化答案,只能看结果。但我从不强迫。”

在他看来,导演不要耗团队成员,耗的时间越长,他们就不会与你共进退了。他说自己2004年拍一个电视剧,是一场落水的戏,导演提出要求“要在水面勾勒出月光的影子”,于是整个剧组不停地用竹竿打水,营造出波光粼粼的感觉。“重点是这个人落水,而不是今晚的月色很美,这波放错重点了!”这个段子一讲完,全场大笑。

“不要去跟观众解释”

“千万别说我是一个不擅长表达的导演,导演是最擅长表达的,因为全组要拍什么,都是靠导演表达完以后去实现的。”张颂文再三劝诫新导演们,一定要有好的表达能力。

他在很多电影节的创投现场观察到,有的导演来给演员试戏,但发出的指令非常模糊,说完后演员一句没听懂。在他看来,导演发出的指令应该直截了当,最好还能把前因后果告诉演员,这样演员演起来才会生动。

擅长表达,正是张颂文的一大魅力之一。

他在公开场合的发言,总是大方得体、娓娓道来,让人一听便知,这是一个有生活阅历、善于观察思考的演员。

张颂文极少接受采访,他选择用微博直接和粉丝对话,在微博上表达他的喜怒哀乐,他对生活的感悟。当如今微博极少有明星“活人”的时候,张颂文仍坚持把这里视为一个表达与交流的精神角落,实属难得。

他会在微博晒自己小院里的榆叶梅开花了,发自己曾在北影节雁栖湖畔围观到一场婚礼,还会跟网友留言互动。曾经有人不相信这些微博和留言是他自己发的,他居然还用语音去私信这位网友。他的微博密码,只有他自己知道。

张颂文的文字功底在演员中也是数一数二的。他的散文《在心里点灯的人》曾经公开发表,还登上了高中语文试卷。他的文字流畅质朴,感情丰富,充满生活气息。

尽管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但至少从目前看来,张颂文仍然没有放弃表达,哪怕会被网友误解。前段时间,他主演的电影《不止不休》上映,他发了一条微博,表示对电影路演意义的困惑,结果被许多网友攻击,但事实上,路演对票房到底有多大加持作用,的确值得业内思考。

创作时,导演要尽力表达,但当作品完成投入市场,张颂文则认为沉默是金:“尽量不要表达,要学会尊重观众。不要去跟观众解释,看到什么就是什么。”这与一些导演票房失利或口碑崩塌后就大发“小作文”、甚至与网友骂战形成了鲜明对比。

公开课结束,张颂文和观众道别时,他终于开口谈起了自己。他说:“我的演员这条路走得很漫长,还走了不少冤枉路,希望你们能早日拍出自己想要的作品。”这既是他对年轻人的祝福,也是他对自己此前表演经历的总结。

他在47岁才迎来事业的爆发,被张艺谋评价“大器晚成”,他曾经历过多年的寂寞和不得志,从“背景板”、配角一部部走来才拿下了高启强这个角色。这么长久的坚持中,固然有他对表演的热爱,但更多的,是他对生活不懈的热爱和思考。一个热爱生活和思考的人,不论干什么,都会快乐的。

END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