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3D动画电影中,拥有着怎样的美学艺术?

2023-08-27 05:55:15 来源: 川流乐娱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更能方便随时回来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资料图)

中国3D动画电影的技术美学研究,是在东西方美学观念的差异与互动的语境下,对中国动画创作者如何运用3D数字图像技术,表现东方诗意气韵的想象域、讲述当代中国好故事的发展过程研究

因此本文将中国3D动画电影看做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按照根脉、环境、发育、结果、价值五个部分切入:首先是对中国3D动画电影的美学思想探源,其次分析其技术生产的外部生态环境和内部生长条件,再次结合具体电影作品分析中国3D动画电影技术建构形式

然后从艺术审美角度分析其感官上的视听效果质量,最后以美学特征和美学精神两方面分析其蕴含的美学价值。

另外在研究过程中借助3D动画技术发展的历史时间轴,将中国3D动画电影的动态发展过程放置其中进行整体分析,最后关联科学史、人文艺术史、大众传播及社会学等相关学科,试图为研究建立一个兼具技术发展历程和人文传播视角的多元参照系统。

共同论述中国3D动画电影如何在技术与艺术的仿制与创制、磨合与精进中,逐渐形成自身的美学特征、美学精神和美学价值的过程。

动画电影通过技术与艺术的合力展现普世之真与人性之美。中国3D动画电影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呈现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当代社会的时代风貌、工匠精神和价值观念。

本文结合中国3D动画电影作品技术建构过程和具体作品案例的分析,力图找寻中华文艺发展规律的历史映射和其中体现出的文化思想、美学精神和价值观念,从而使之进入人类艺术和人文话语体系之中。

美学,是“艺学”也是“人学”,在希腊文中,美学就是感情、感觉之意,源于人的感受,没有人的参与,就没有审美的存在。技术美学是人类在物质生产中的审美实践活动和美的创造规律的审美体验

近现代电影成为众多技术发明中最引人注目的形式之一。电影作为容纳多元媒介的第七艺术,是一种最富结构美和综合美的艺术,是多种技术的集合体,不同的制作技术也会产生各自独特的美感。塞巴斯蒂安说:“动画电影,首要属性是电影。”

1995年美国皮克斯工作室的《玩具总动员》开启了3D动画电影的艺术与技术范式,此后,3D动画电影迅速发展,逐渐成为电影工业中最有商业前景、最赚钱的类型之一,3D动画技术与电影叙事艺术的交织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感官体验和审美观念。

进入21世纪,中国3D动画电影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1999年《宝莲灯》采用传统动画结合3D动画的方式进行创作;2001年简单3D模型动画的中国动画电影《小虎斑斑》试水;2006年由深圳环球数码有限公司出品的全3D动画电影《魔比斯环》上映;

2015年田晓鹏执导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迎来现象级热映;2019年彩条屋影业出品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国产动画崛起的新里程碑。中国3D动画电影在这20余载,从他者的技术仿制到自我的艺术创制,砥砺前行、踏实沉淀3D动画技术

奋发崛起,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技术形式、艺术效果到美学价值皆有本质提升,基本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也完成了本土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到商业市场盈利的全面发展

至今3D动画电影已经成为民族精神文化、当代价值观念传播的新媒介和文化产业重要的产品之一。因此,系统性地梳理中国3D动画电影创作者如何应用3D动画技术创作具有东方意蕴、民族情感、美学特征、美学精神和创作规律也成为本文的重要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3D动画具有强烈的技术应用属性,是在西方理性自然科学和美学观念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是在计算机科学基础上运用3D数字图形技术模拟身体、空间、时间和光影的艺术作品

那么中国3D动画如何将其逐步与进本土美学观念融合并形成视觉艺术转化与传播?其艺术规律如何?有哪些个性或共性的特征?怎样传递出东方美学精神与彰显中国美学价值?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总结。

因此,研究中国3D动画电影的技术美学,将从技术视角探究动画本体属性入手,拓展开去,探源中国3D动画电影的美学基因构成与美学观念演变,阐述中国3D动画电影技术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内外部生态环境与内部成长条件,详细分析了技术的构建形式。

深入分析电影作品中造型、动作、色彩与语言的艺术审美效果,总结中国3D动画电影的美学精神和美学价值,最后对中国3D动画的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瓶颈进行反思与探究,以兹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美,从不曾消失,东西方的美学观念,也在相互影响中前进。西方从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绘画上焦点透视中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对于获取三维空间效果影响重大。但到了18世纪末期,西方绘画的新古典主义、写实主面临光化学研究的发展与摄影技术的挑战。

艺术家们在探求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希望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这种新科学发现与艺术观的影响下,印象派意识到色彩因光而变化、抽象派转向表现自我、野兽派强调主观至上、立体主义

将时间变化引入画面、达达主义拓宽了感官世界等等,流派峰起,它们都力图突破平面的架上绘画,展现光影、色彩随时间、视角产生的感官体验

此时中国清代随着中西交流,郎世宁等艺术家的画流行等,中国绘画开始有西洋油画因子。民国时期,徐悲鸿与林风眠更是当时“引西润中”3的代表人物。

他们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遵行康有为、陈独秀所倡导的引进西方艺术以变革改造中国绘画的主张,努力摆脱传统水墨画的程式,强调艺术反映现实生活

徐悲鸿赴法留学,研习欧洲古典主义艺术,归国后将欧洲写实传统与中国画写意相结合,形成强调外师造化,忠于客观写实,大量运用了西方绘画的技术语言艺术作品。

林风眠力主“中西融合”‘,更注重吸取欧洲近现代的西方艺术表现和艺术观念。他的水墨色彩力求把印象派的点光色、表现主义自我感受、立体主义的形式结构与汉代绘画的线描、民间艺术的造型结合起来

在西方,动画成为连接艺术家与绘画之间新的媒介,它不但使绘画动起来,还可以无限延展空间的变形,实现艺术家观念的抽象表达,一小格一小格的图像,辅助艺术家实现自由表现运动、时间、空间和思想精神的夙愿

在这每一幅的画格里,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具有生命的幻象。在东方,“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久,北京、上海、南京和杭州纷纷开设艺术学校,”有些学生远赴法国求学,把西方美学思想引入中国,这些思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中国动画电影创作的先辈们

至此,东西方的美学观念在各自传统的底色上又增添了异域的观念和形式,艺术与思想关联互动,思想成为艺术的催化,相互影响。

二、动画的本体属性一一“假”戏“帧”做

“假”意味着人造,是人用技术建构出的艺术效果,“帧”是动画艺术的技术实施形式。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开启了现代科学的探索之门,艺术流派如雨后春笋般蓬勃涌现,在现代科学发展的时间轴上,动态画面在“手翻书”、“魔术幻灯”的基础上促进了“逐格拍摄”技术的诞生。

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为探求人眼的耐光度和物象滞留奥秘,对视太阳而双目失明,但是却抓住了“余晖残留”的视觉特征。继普拉多之后,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发现了燃烧的木炭在挥动时产生的光带会在人的视网膜上停留0.1-0.4秒,继而创立了“法拉第轮”理论。

1832年后,康复的普拉多受民间玩具“幻盘”的启发并结合“余晖残留”特征,研制了可以使画片产生连续动作的“诡盘”,“可以说1832年普拉托发明诡盘的时候,动画便已经诞生了,”31888年,法国人埃米尔·雷诺发明了“光学影戏机”,成为现代电影技术的拓荒人

电影的原理从发现到实践的过程,亦是动画的原理和雏形的发展过程,因此雷诺既是动画机器及技术的发明者,也是动画的创作者,他使动画电影的拍摄成为可能,其作品《一杯可口可乐》被列入史典。

之后美国人斯图尔特.布莱克顿发现了动画的核心制作技术一一“逐格拍摄”,他的作品《滑稽脸的幽默相》(1906)和《闹鬼的旅馆》(1907 )将真人与绘画相结合,获得令人惊奇的效果。而埃米尔.科尔的《幻影集》才真正实现了去除真人实景编排、纯粹以图画为主,有意识、结构紧密“动”的“画”

纵观各民族的艺术形态从萌芽诞生到风格形成,民族文化和美学思想都为本民族艺术创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个体认知世界的方式日趋多元的当代社会,每一种新的艺术形态产生并创造出新的范式,都需要构建一个或多个认知网络系统。

20世纪下半叶,计算机及数字技术发展带领大众领略视觉奇观,90年代末3D影像的优势越发明显,至21世纪,数字技术的进步引爆了3D动画电影的爆发

中国3D动画电影的技术美学正是在中西美学思想的碰撞中,在各自的审美体系、文化建设及数字技术等三重合力下逐渐融合并实施出来的

正如同爱因海姆在20世纪所提到的“创造艺术作品的是受一定思想立场支配的人,技术手段不可能对作品的内容起决定作用。

‘彭吉象在《影视美学》也阐述过“影视艺术毕竟不是电脑的艺术,而是人的艺术,这种电脑制作的影片,可能完全无需人的表演,但它却离不开人的设计和人的制作,”作者的思想情感、美学思维、想象力与创造力直接影响了影视作品的美学风格和精神品质。

因此研究中国3D动画电影的技术美学,就不能忽略对创作主体文化观念和美学思维的研究,本章主要研究历史唯物主义语境下影响中国3D动画电影的创作主体的美学基因构成与美学观念演变。

在2012年,动画电影学者和导演陈廖宇曾提到“我们是在用别人的语言讲我们自己的故事。历史学家、叙事学家、艺术家和社会学者都从不同的视角论证了文化图腾与元叙事对文化观念、哲学思想、科学观和美学观的影响

东西方不同的“元叙事”形成的哲学思想与美学观念曾经各美其美,各具特色。但地域、种族相异的“元叙事”观念对3D动画的艺术观念、技术发展和审美追求必然会产生重要影响,使之沿着不同的轨道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另外当代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说,恰如孙振涛所指出的“3D动画技术的全球化扩张,表面看起来是技术的扩张,究其实质,其实更根本的是美国消费文化和审美情趣的全球扩张。”

传统艺术的材料多来源于自然,现代艺术的材料多是高科技的产物,但一切艺术与技术形式的背后还是人类精神与心灵的再现,艺术能够以更高级的形式表达生活,点石成金。

因此面对3D动画技术在全球文化领域尤其商业电影产业上形成的巨大力量与利润,探源东文化图腾与元叙事等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是中国3D动画电影技术美学研究的根基。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