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指尖非遗出圈又出海 “编”出村民“致富梦”
2023-09-08 13:17:02 来源: 中国新闻网
【资料图】
“这些年,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探索,将家庭作坊升级成汉中藤编技艺专业合作社,再升级成实业公司,见证了‘小产业’也有‘大市场’,‘小手工’也能做成‘大品牌’。”汉中藤编非遗传承人陈良顺如是说。
9月7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走进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探访当地藤编产业,感受非遗技艺魅力。
汉中市是闻名遐迩的“藤编之乡”,汉中藤编以青藤、竹、木为原料,工艺繁复,具有纯手工、绿色环保、质韧体轻、大方耐用、透气舒适等特点。2021年,汉中藤编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魅力。”走进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墙上这句话率先映入眼帘。陈良顺表示,企业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的发展模式,让更多农户在家靠手艺就能致富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内一标语。 主办方供图活动现场,一根根细腻的木竹、青藤在工匠巧手的编织下成为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记者获悉,南郑区已累计培养熟练藤编工人2000余人,年生产18万余件藤编产品,产值6000万元,带动农户295户,其中脱贫户112户,户均年增收3万元。让非遗技艺“活起来”的同时,也让群众口袋“鼓”起来。
黄官镇居民郑富学从事藤编技艺已经40多年,目前负责藤编的骨架制作。他说,这门技艺讲究心灵手巧,也需要时间的积累。因为藤编,他和老伴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收入多了,日子也越过越幸福。”郑富学说。
随着当地“五编”传统产业(藤编、棕编、扇编、竹编、草编)的不断发展,极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手工艺产品也在吸引海外目光,近年来多次出口至欧洲和东南亚地区的多个国家,受到外国友人的喜爱。
图为出口丹麦的手工藤编椅。 金旭 摄“一些海外奢侈品品牌看中我们的藤编工艺,先后订购了大批藤编扇子作为客户的礼物。”陈良顺介绍,一把出口丹麦的椅子售价高达1.5万元,制作工艺也极其讲究,藤条间的距离约为0.2毫米,300多位师傅中只有15位能达到如此精湛的标准。“未来我们会不断挖掘文化底蕴,强化技能培训,让越来越多的外国民众感受到藤编技艺的独特韵味。”(完)
标签: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 (2023-09-08)钢铁侠4电影BD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钢铁侠4高清完整版)
- (2023-09-08)何炅被曝拖欠保姆工资遭起诉,知情人曝光案情始末:他有苦说不出
- (2023-09-08)欧盟通报我国出口硅树脂盘子不合格
- (2023-09-08)朱鹮有了“新身份”!义务当起有机产品的“环境质检员”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陕西站
- (2023-09-08)依托“长安链”打造 元宇宙共性基础设施亮相服贸会
- (2023-09-08)这些东西先别扔!上海嘉定4个小区开始试点啦!
- (2023-09-08)外交部发言人就美方在东亚峰会上无理指责中方答记者问